昌都是藏、川、青、滇結合部的民族走廊與文化交流通道,作為古今往來民族遷徙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昌都的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多元文化交匯與融合的特點,這一特點不僅從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遺址中透露了出來,而且從建筑上延續了下來。昌都的民居在結構類型、材料的使用方面均不拘一格,呈現出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結合。其中最具地域特色的當屬貢覺縣的三巖民居和左貢縣的東壩民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康巴民居到底獨特在何處!!
【左貢東壩民居】
東壩民居地處怒江峽谷之中,距左貢縣城89公里左右,海拔2600余米。民居的建成是方方面面、角角落落的,融合了不同民族元素,漢、藏、印度、云南納西族等,并自成一體。一座座民居依山、依道、依水、依果園而建,放眼望去,宛如古代的宮殿群,氣勢磅礴,低調奢華有內涵,規模恢弘雕刻精美。
東壩民居,堪稱“建筑界的藝術品”。整個建筑,以天井作為組織中心,四周呈封閉狀,部分兩邊傾斜的屋頂鋪上了琉璃瓦,屋頂上臥著栩栩如生的雙龍雕塑。同時,建筑的內外墻體繪畫裝飾中,內地常見的仙鶴、花鳥、鳳、金蟾等在這里都可以見到。屋內窗戶相比一般藏式建筑要大很多,窗框的裝飾雕刻也很精美。
作為藏區建筑,其一貫的總體布局基本沒變,一層一般設立為儲藏室,二層布局為客廳、臥室、廚房等,三層通常為佛堂和經堂,保持了藏式特色。東壩民居建筑面積龐大,選料考究,設計精細、精雕細縷,外觀雄偉壯觀,內部富麗堂皇。佇立的東壩民居,是雪域高原上獨特的人文風景。
【貢覺三巖民居】
據張青《藏東的節日》記載:三巖“地處金沙江中游西岸、為崇山峻嶺所包圍、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自成一體的貢覺三巖至今保留著父系氏族社會部分民風民俗,其獨特的民居、生產生活用具和服飾,獨具康巴地方特色,文化魅力無窮”。
三巖房屋全部呈碉樓式,這種碉樓依山成勢,相互呼應,以數十棟為單元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
三巖民居,一般房高3—4層,頂層或是上面兩層是木架‘崩空’,其余為土墻,墻厚達1.2米左右,墻上有用于戰爭中射擊和望的小孔。其形狀和功能都與藏區的古碉建筑極為相似,底層為畜圈,2樓為廚房,3樓設經堂、寢室、糧倉,4樓為庫房,房頂為曬壩。
三巖的房屋沒有一戶人家的房屋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同一氏族的成員的房屋全部緊緊相連在一起,多的達到數十戶,即數十幢碉式房屋前后左右連成一片,形成一個龐大、氣勢雄偉的城堡。
一磚一瓦,雕梁畫棟都是康巴人民智慧的結晶。一步一景,層樓疊榭,這是昌都傳承千年的文化。去昌都游玩這些是值得游客一去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