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西藏的朋友們都可能見到過,藏地的同胞們總是穿著寬大的藏袍,而且總脫掉一只袖子,無論是在節慶的時候,還是在勞動的時候。尤其是看到色拉寺的僧人穿著赭紅色單衣,右袖脫掉,光著膀子的樣子。那么為什么要這樣穿藏袍呢?
追尋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后,藏族的服飾就已具備現代藏族服裝的基本特征了: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彩布鑲邊。藏族的服飾在結構、式樣、色彩選擇等方面都是很有講究的,它們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習俗。藏族服飾非常講究色彩的鮮艷與協調,佩飾多為金銀及珊瑚、瑪瑙、蠟貝、貓眼石等金珠美玉,整個服飾富麗堂皇,充分反映了藏族同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愛好。
那么,脫掉一只袖子這樣的穿衣習俗又是什么時候在藏地形成的呢?
這需要先說到藏地的氣候了。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經常有風雨雪晴的變化。為適應高寒氣候,服裝厚重注重保溫,多用高原牧區動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用防寒。受當地氣候和文化等影響,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藏族服飾,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
藏袍有農、牧區之別,一般說來,農區藏袍講究美觀漂亮,牧區藏袍講求實用溫暖。牧區藏袍腰襟大,利于勞動生產。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氣多變,需要調溫時,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間,彎腰干活也十分方便。久而久之,脫一只袖子的裝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
藏袍是最常見的為大襟服裝,男式寬大,帶袖,女式銷窄,分有袖、無袖兩種。因袍裝都比較長,著裝時要提起下擺,束以腰帶,只穿左袖,不穿右袖。
農區藏袍很長,多自織氆氌、毛線,愛穿毛線制品的衣服。藏袍講究美觀漂亮,典雅華貴以金銀裝飾為多,可直接用作舞臺服裝,不須任何雕飾。